国际商报记者 张博
当地时间10月5日,由石油输出国组织(OPEC)与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组成的OPEC+正式宣布,11月原油日均增产13.7万桶,与10月增幅保持一致。这一决议并非临时调整,而是对今年3月启动的“增产复产”计划的延续——彼时OPEC+部长级会议明确终止减产政策延长计划,敲定自4月起实施渐进式增产,并设定2026年前完成全部产能恢复的目标。
OPEC+持续增产
在全球原油需求持续疲软预期下,OPEC+坚持推进增产计划,背后蕴含多重战略考量。从市场份额维度看,有数据显示OPEC+全球石油供应份额已从2022年的50%降至2025年的45%,而美国页岩油份额同期快速增长,挤压了OPEC+成员国的市场份额。从内部协同层面,长期减产协议执行过程中,部分OPEC+成员国多次超产引发其内部摩擦,也成为推动增产的重要力量。
回溯今年以来OPEC+的产能释放轨迹,其增产节奏呈现“启动—加速—稳速”的特征。4月作为战略转向首月,OPEC+率先撤销120万桶/日的减产额度;进入5至7月,受北半球夏季能源需求支撑,增产幅度提升至每月41.1万桶/日;8、9月乘全球能源需求短期回暖之势,增幅进一步跃升至54.7万桶/日。值得注意的是,10月起增幅回落至13.7万桶/日,这一调整也反映出OPEC+内部的博弈——沙特等成员国主张大幅增产以巩固市场份额,而部分产油国则更倾向于谨慎推进以规避过剩风险,最终形成妥协方案。
油市过剩隐忧升温
不过,虽然增产步伐放缓,但OPEC+持续的增产态势已引发市场对供需失衡的深度担忧。随着北半球逐步进入原油需求淡季,叠加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宏观背景,国际能源署(IEA)、高盛、麦格理等多家机构近期相继发布分析报告,均警示油市过剩风险。其中,IEA在最新报告中将202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从1.4%下调至1.1%,同时上调2025年全球原油供应增长预期至250万桶/日,预计2026年一季度全球原油库存将环比增加1500万桶,2026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或降至55至60美元/桶。
高盛最新发布的研报与IEA观点形成呼应,将2026年布伦特原油目标价从75美元/桶下调至62美元/桶,强调当前油市正面临“供给压力”——OPEC+渐进式增产、美国页岩油产量复苏、巴西与加拿大等国家的新产能释放形成叠加效应,若2026年原油日均过剩量达到120万桶,油价可能下探50美元/桶的极端水平。麦格理亦在最新展望中提出:短期来看,全球原油库存较去年同期低3%,布伦特油价可在58至63美元/桶区间震荡,但从2026年二季度起,全球原油日均过剩量将达85万桶,若需求增速不及1.2%的预测,过剩规模或进一步扩大至110万桶/日,油价下行压力将进一步显现。
展望后市,若OPEC+成员国因原油库存攀升而调整现有增产节奏,或能暂时缓解油市过剩压力;若继续维持当前增产计划,叠加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释放,IEA与高盛此前警示的过剩风险或将进一步显性化。
线上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